查看原文
其他

观影|爱尔兰人:解读与重构、感受和感慨

鲁德莫宁 纽约Gnome看世界 2022-05-28

我心目中的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爱尔兰人》。


本文将分三个部分来为大家解读这部超长的影片,希望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多一些人坚持把它看完,全文共4664字。


第一部分是之前和朋友们合写的奥斯卡文章中,《爱尔兰人》短评的话唠版原文,描述我的观影体验,共800余字。


请参考对比:


第二部分是我用自己的方式解构了爱尔兰人的故事,并尝试用图像化的语言重新拼接回来。共2600余字,十三张图片,剧透警告,可以酌情跳过。


第三部分是我正经的非正经影评,严肃阅读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该段落,共900余字。


话不多说,请搬好板凳,备好枕头,开始欣赏。




第一部分


本届奥斯卡提名影片中,1917年大家还不知道在哪里,急速车王可以看Grand Tour的精简版,小丑不够深刻,好莱坞往事的神神叨叨能坚持十分钟就很不错了,小妇人离经叛道,乔乔兔太欢乐,离婚故事太压抑,而且大多的想看也不知道可以在哪里看。只有三十天免费会员的Netflix,让我可以将《爱尔兰人》这部片子反反复复地看个几遍。


请参考往期奥斯卡影评:

观影|1917年,有一些小女人,爱讲蹩脚笑话r

观影|平平淡淡的车王,拖拖沓沓的好莱坞,不堪回首浮夸的寄生往事

观影|乔乔兔他妈的离婚故事



初识不知导演斯科塞,还道GRR马丁不务正业拖稿来。


第一遍看时,仿佛抽着鸦片的Noodles白日做梦,又像失眠的Travis神志不清;看见了举枪四顾的Johnny Boy,却没等来期望中翻屋檐的Vito Corleone;似乎有19世纪纽约爱尔兰人帮派的故事,又好像跟着阿甘跑过时光。看完五味杂陈,让人想要吐槽,却又无从下笔。



人生若只如初见,电影岂只看一遍?


为了忘却这困扰,几周之后我又看了第二遍。这才感受到Michael Corleone、Jimmy Conway和Tommy DeVito首度穿越维度的碰撞;既不缺Don Paul Vitti的搞笑,又不乏Neil McCauley与Lt. Vincent Hanna、小马哥及宋子豪的惺惺相惜。当影片在身材发福的Jake LaMotta的絮叨中再度结束,镜头黑去时,会让人想要写些什么,却又无从下笔。



有人说这部三个多小时的影片太长,会在无数次尝试看完的经历中于每一个不同的时间点睡着。然而当熟睡中终于看完这部片子时,或许能觉得,这是一部可以用十数,数十个小时来品评的好酒。是的,二十余小时的品评,是我第一遍和第二遍之间的跨度。


这里有以上经典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的Al Pacino, Joe Pesci和Robert De Niro;这里也有以上经典影片的灵魂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也许你和我一样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号人物,只是在为了偷偷在巷子口等你的劳勃狄尼洛,而看过本片之后 ,或许才会想起那些有性格的影片、角色和记住这个有性格的导演。



什么?不让剧透还必须得说人话,如果要想看此片不睡着的话,请看我下面这个观影导读故事。



第二部分


以下轻剧透提醒,请谨慎考虑绕行,或可以参考前一天发布的无文字简洁版:预告无剧透


《爱尔兰人》的故事,改编于由书作者访问黑手党职业杀手爱尔兰人Frank Sheeran而成的自述式回忆录《I Heard You Paint Houses》。


故事开始于Frank浑浑噩噩在鸦片馆中抽大烟的场景,此时的他神志不清,但是恍惚中却带着我们,跟随他的记忆,展开了一段离奇的真实冒险故事——电影采用这样的手法,一定程度上也给了观众一个念想,故事都是角色迷糊后的失实的记忆。


《美国往事》剧照


记忆首先闪回到数十年前,彼时的Frank虽然深受失眠的困扰,但是作为黑手党大佬Russell Bufalino最为信任的手下和司机,他们驱车开始了一段重要的旅行。


《出租车司机》剧照


旅程刚开始没有多久,Frank和Russell就看到了纽约市中心他们初次认识的地点。


故事接着继续回拔到十数年前同样的地点,那时的Frank还是个小混混,因为还不起一时情不得已所借的高利贷而和债主你追我藏。最后在一次逃债未果,Frank忍无可忍地掏出一把准备已久的手枪差点酿成大祸时,观察他许久的Russell才终于出手干预解救。


《穷街陋巷》剧照


之后,Frank便开始帮Russell打杂,一开始只是干些催债做打手的活。


有一次,当Frank的女儿Peggie在一家杂货店被当地的一个小黑帮头头推了一把后,Frank征得了Russell的许可,趁节日游行的喧闹,沿着纽约低矮的屋檐潜入该头头所住的公寓楼,数枪将其击毙。


自此,Frank便成为了Russell手下的职业杀手,并逐渐获得了他极高的信任、很好的私人关系和黑手党内较高的地位。


《教父2》剧照


不久,Frank从Russell手中接到一个找他的电话,对方开门见山地说了原作书名来源的这句话,


“I heard you paint houses.”


——我听说你是职业杀手。


电话那头是正如日中天的IBT(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Teamsters)劳工工会主席Jimmy Hoffa——用电影中的原话来描述,他是一位在50年代比猫王更火爆,在60年代比披头士更家喻户晓的人物


《教父1》剧照


Jimmy和Russell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由于工会内部的一些纷争,他便向Russell请求推荐了Frank做为他的贴身保镖。


这之后的大段故事就顺其自然地发展了下去,Frank因为也是工会成员的关系和Jimmy共事很合拍,逐渐地也成为了Jimmy私交甚好,十分信任的伙伴。


期间的故事,就仿佛阿甘的长跑一样——


Why did it all happen? It just felt like running.


《阿甘正传》剧照


Frank在Russell和Jimmy的帮助下,不仅提升了自己在工会内的地位,也逐渐的组织起了自己在纽约的爱尔兰人帮派,“死兔子”——更被Russell赠送了一枚,号称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拥有,他是其中唯一一位非意大利裔的爱尔兰人的,华丽的戒指。


《纽约黑帮》剧照


然而一切故事都不会只有坦途,情节在影片后半段急转直下。


这里要解释一句,意大利黑手党非常讲究血统纯正,所以Russell可以成为黑手党的大佬,但是作为爱尔兰裔的Frank不管怎样受到大家的尊敬,也只能作为局外人运行自己的爱尔兰人帮派。


由于不断产生的分歧,Jimmy所代表的工会势力和Russell所代表的黑手党势力渐渐的开始水火不容,而Jimmy高调的行事风格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当情况到了一个接近不可回头的临界点的时候,Russell在其他黑手党大佬的压力下,让Frank最后一次和Jimmy谈一谈,下达黑手党的最后通牒。


《好家伙》剧照


因为Frank同是工会成员的身份,以及他与Jimmy的私人关系,原本也是Jimmy好友的Russel寄希望于他可以将一些理智吹入Jimmy的耳朵,扭转这似乎无可挽回的局势。


Frank在餐厅中找到了Jimmy,向他传达了黑手党大佬们的意思——此处暗语横生,将原本肃杀的场景,演绎得却有些啼笑皆非。

“They mean that?”


“No. Not that! The other thing.”


“Oh, that?”


“Of course that!”


“So what do they mean?”


“It is what it is.”


“It is what it is?”


“Yes it is what it is.”


《老大靠边闪》剧照


两人的对话十分明明白白,Jimmy也完全地接收到了黑手党大佬们要传达的信息。


但是Jimmy并没有接受这最后的通牒,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这才引发了开头的回忆中,Frank和Russell踏上的这一段行程——一段最后的和平使命的旅程。途中,Frank和Jimmy不断地通话,劝说他参加这次由所有黑手党大佬同意召开的和平谈判会议,解决双方的分歧。


直到Frank他们快要到达目的地的前一天,Jimmy才突然改变了主意,同意和Frank一起前往Florida进行这次和平谈判——唯一的要求是Frank必须陪同他一起,因为他只信任Frank。


没想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正常的对话。


《好家伙》剧照


在机场,Frank和Jimmy最终都明白了他们俩是不可能同时活着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去的。


僵持中,Frank下定了决心,从隐蔽的障碍物中冲了出去,想引诱Jimmy开枪将他打死,以拯救Jimmy的生命。可事与愿违,Jimmy的算盘比Frank打得还要先一步,他并没有开枪,而Frank手中的枪却在激烈的运动中走火,反弹的子弹击中了Jimmy。


临危之际,Jimmy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Frank的手,两个汉子惺惺相惜地,走过了Jimmy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盗火线》剧照


之后的故事便是Frank翻动回忆的书页。


Russell进了监狱,Frank在监狱中见到Russell时就像小马哥见到刚出狱的宋子豪一样,内心澎湃,但又隐忍不发。


“你记得Jimmy曾经说过,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吗?”


“记得,Frank,忘记吧,重新开始。”


《英雄本色》剧照


也许一开始Frank并不明白这一句话的苦心。但是最终,他重新开始了,虽然他无法获得女儿的原谅。他回归了平常的生活,身材由于鸦片和饮食,开始发福,不过却很适合他新开始的喜剧生涯。


影片最后,Frank向镜头讲述完这一系列故事,开始对着镜子叨叨自语地练习下一场脱口秀表演的台词,随着镜头逐渐黑去,影片结束


《愤怒的公牛》剧照


这便是Frank口中的,关于震动全美数十年的Jimmy Hoffa失踪案件的真相——然而警方的进一步调查却排除了Frank坦白的真相。由于可能与此事件相关的人,已经悉数离去,所以这个案件,将要永远成为一个谜团。


正如那远去的时代,将如烛火般,慢慢熄灭。



第三部分


作为教父系列和罗伯特·德尼罗的脑残粉,我怀抱着很大的期望去看的《爱尔兰人》,这部由一位我不太熟的导演创作的年度好评大片。三个半小时的第一遍观看,留给我的是很大的迷惑和少许的不满足。


故事的结构、叙事的手法,甚至很多场景,不断的让一些过往的经典电影在我的脑海中同步重现——《美国往事》、《教父》系列、《盗火线》甚至原本应该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阿甘正传》,很困惑。




另外本片还超前性地采用了电子年龄还原技术,虽然整片跨度有四十余年之久,主要角色从青年到老年却全部由三位已经古稀甚至近耄耋(mào dié)的老戏骨演绎。


可是问题在于,虽然面部年龄得到了很好的还原,但是演员的体态却没法完全把三十岁和七十岁区分开来——这在年龄跨度最大的主角Frank身上尤其明显。所以当我在期待能看到《教父2》中年轻时的老教父矫健的身影时,却只看到了马龙·白兰度般的蹒跚。


这仍然是一部好的电影,不然不足以让我无间断地近四小时完成观看,但是这些种种的细节,是否说明它并不如盛评的那般优秀呢?我拷问自己。


朋友们建议我去揣摩一下我虽有耳闻但是不熟悉的马丁·斯科塞斯不同时期的作品,我也决意应该再重温一下那些被这部影片唤醒记忆的经典旧作。


《好家伙》、《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等,时光倒转,带给我一致却又不一样的观影体验。二十余小时后,在我的免费Netflix试用会员失效前几天,我再次打开了影片。



相同的三个半小时也许变得更慢了,也许流逝得更快了——人生也如戏,时而度秒如年,时而年轮飞转。我不敢说我更看懂了这部影片,或许我更困惑了——谁又不是呢,随着岁月的增长,有智慧的人对于一切的疑问只会愈发地增加。


至少从这二十余小时的角度,我从影片中看到了一个老人的记忆,或者是很多老人的记忆,如花一般展开、绽放、凋谢然后逝去。一如初次观影时,那些关于经典旧片的记忆闪过。


于是我写下了第一部分戏谑的描述文字,然后编造了第二部分荒诞的故事。什么才是真实?什么又是虚妄。也许当人工智能要取人类而代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会变得更加急迫。



至少现在,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沉浸在过去的美好和荣光,对现时和未来的幻想和期待之中。


这并不只是一部需要用近四个小时来体味的影片,而更是一部可以用十数、数十个小时来品评的好酒。不然,也许你不会欣赏它;然而,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奥斯卡吐槽系列,完


看完第一遍爱尔兰人我就产生了如第二部分这样重构这部影片的想法,然而在经历了二十小时的回顾经典和第二遍观看之后——虽然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准备素材,却突然觉得无从下笔而作罢。


彼时我还没有关注奥斯卡,也没有看任何其他的奥斯卡影片——电影于我只不过是偶尔的消遣。然后在一众狐朋狗友的推动下,我竟然把九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都给看完了,还和大家一起写了奥斯卡影片短评。


遂激发了我这一系列奥斯卡吐槽,从斯嘉丽的烈焰红唇(Jojo Rabbit+Marriage Story),经我观影体验最差的三部(Ford v. Ferrari+Once Upon A Time...in Hollywood+Parasite),到相对无槽好吐的三部(1917+Little Women+Joker),直至这篇拖欠了三个月左右的《爱尔兰人》。

*其间甚至导致我回顾了一下世界的尽头2002


What a journey!


于我,这是史诗一般的文字和写作历程。


于你们呢?



*作者是在这首歌里最早知道Robert De Niro的,并且由于翻译原因,过了很久才联系在一起


图片 | 网络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