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当代的蒙田”,更是英国不愿意失去的作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理想国imaginist Author 抵抗文化失忆的



他是“当代的蒙田”
更是英国不愿意失去的作家
文:理想国imaginist  编:李强
  
2019年,澳大利亚作家、诗人、新闻人克莱夫·詹姆斯在英国剑桥逝世。消息传来,《卫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纽约客》等媒体纷纷发表纪念文章,《泰晤士报》更刊出长文《向伟大的克莱夫·詹姆斯致敬》。

然而,大多数试图给詹姆斯写讣告的记者都会在提笔的一刹那遭遇一个基本障碍——如何定义他们所要缅怀的逝者?

 ▌一群才子的集合体 

詹姆斯是那种今天已经很难想象的全能型文化人,这个横跨大众媒体和严肃文学界、在英语世界几乎无处不在的人物,在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实在披挂了太多身份:

他主持BBC电视节目,因其幽默犀利的访谈在英国家喻户晓;在大众文化之外,他又是一位重要的文学人,文艺圈里的社交名流,与马丁·艾米斯、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伊恩·麦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等人是终身挚友。

他写诗歌、文艺评论、回忆录、旅行文学、小说和媒体专栏,出版的著作多达五十余部,包括十部文艺评论集、九部诗集;他通晓7门语言,曾把但丁的《神曲》译成英文;他也写歌词,作词的唱片专辑就有五六张。

从广播电视,到大报小报,到文学和诗歌刊物,似乎没有詹姆斯的才华无法渗透并留下醒目标记的领域。2008年,克莱夫·詹姆斯因为在广播电视新闻业的成就获得“乔治·奥威尔特别奖”,在2010年成为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2012年获得了大英帝国勋章。

詹姆斯是英国著名的电视评论员和主持人,从七十年代开始主持一系列电视节目包括BBC《观点》《二十世纪名人》《书房访谈》等,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被誉为“当代的蒙田”(《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折衷高眉与浅俗的大师”(《洛杉矶时报》),布克奖得主约翰·班维尔曾称赞他“博学多才到令人嫉妒,慷慨地书写包罗万象”。

《纽约客》杂志形容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才子的集合体”,而著名评论家德怀特·加纳也说:“当英国失去克莱夫·詹姆斯,就好像一架载有五六名最优秀作家的飞机坠毁了。”

事实上,噩耗传来时,不少人以为只是误传。毕竟,仅仅两个月前,詹姆斯还在接受专访,畅聊菲利普·拉金的诗作;一个月以前,还有他的文章见诸报端。

早在2010年,詹姆斯就被诊断出绝症,开始接受长期的治疗,但他依然积极在媒体发声,发表诗作,其间不断有新书出版,还完成了但丁《神曲》全本的翻译。2015年,他出版了广受好评的诗集《死亡判决》,同年开始为《卫报》撰写《我的死亡报告》专栏。

因为死亡的频频跳票,此后他的处境有点“尴尬”,每每为新书做宣传,他都会调侃自己:抱歉我还活着。詹姆斯在病中不可思议的创造力,一度成为英国文坛的一个老梗。

但其实,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詹姆斯已经几乎失明,无法阅读,也无法再提起笔来。他一生都在记诵诗歌(他曾说“诗歌是诗歌的样子,就是为了被记住”),于是转而向记忆的宝藏室搜寻,将八十余首诗歌与病榻上的口述评论,结集为最后一部作品,名为《欢乐之火》。班维尔在詹姆斯逝世之后为《欢乐之火》写的评论中说:

“他的人生燃烧到最后一刻,而非逐渐凋零。”

而他的书写,也如暗夜里的炬火,失忆年代里的“石油大火”,为我们点亮了一片永不熄灭的人文主义星图。


20世纪的历史人物辞典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是詹姆斯酝酿四十年、花了五年时间完成的巨著这本书的内容与作者本人的经历一样丰富庞杂,如果要给它一个概念,可以称之为一部“关于20世纪的历史人物辞典”。

他比较同类人的命运以及他们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艺术创作活动,试图说明在所有这些活动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似在咖啡馆与读者谈天说地,不拘一格,进行一场又一场深层次交流。

《文化失忆》跟詹姆斯长期关注与反复书写的一个主题有关:人类的文化记忆与集体失忆、创造与破坏、文明与残暴之间旷日持久的缠斗。

书中涉及20世纪发生的两次大战、革命、各种灾难和人道主义悲剧,而在这些悲剧和灾难中间,人类的英雄和智者们没有停止思考和行动。

入选“辞典”的人物大部分来自20世纪,其中收录的不少人,今天的读者甚至会感到陌生。但关于这些“陌生人”,詹姆斯的评述往往尤为精彩,读罢常常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样了不起的人生,最终竟会湮没无闻,被大多数人遗忘。

詹姆斯能够阅读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和日语,出色的语言能力让他能够轻易渗透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去,也塑造了他广阔的视野。在《文化失忆》中随处可以感知到作者广博的学识、驾驭众多话题的能力、非凡的艺术洞察和叙述激情。

詹姆斯在自己的节目“Fame in the 20th Century”
与各种名人的剪影BBC, via Photofest

▌我不停转动文字,直到它抓住光
  
詹姆斯事业的两个面向——媒体人和文学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他终身实践的一项事业:将真正的人文艺术文化普及给大众。他的写作深受德国和法国格言家的影响,纵贯其职业生涯,始终保持着一种智性的娱乐精神,哪怕谈论严肃的内容,也总是尽量注意趣味性和可读性。

对他来说,沉闷的写作是一种犯罪。曾经有人抱怨过他怎么能“一边聊布朗宁和艾略特,一边报道F1赛车”?事实上,这种丰富的多样性,这种高雅和低俗之间的张力,正是他写作的一个主题。

相较其他同类作品,《文化失忆》首先是用一种明白晓畅、机智风趣、充满格言金句的文体写成的,没有超出普通读者的理解力和欣赏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 M.库切称赞《文化失忆》是“充满格言警句和启发的文明史速成课程”,特别看重詹姆斯锻造金句、直击人心的能力。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提醒自己,詹姆斯的诸多身份中有一个是诗人,写诗是他文学创作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文学编辑托比·利希蒂希在谈到詹姆斯的诗歌和随笔风格时说:“他的诗非常讲究,用节奏、韵律去传递诗意。

他还认为诗歌和随笔有着相通之处,从某个点开始,然后朝不同方向展开,但都有空间的限制。他将诗歌事业和随笔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诗总有过目不忘的金句,他的随笔也一样,金句处处可见。”

詹姆斯描述自己写作的状态,说:“我不停转动文字,直到它抓住光。”


▌建造记忆大厦,抵抗文化失忆

记忆和失忆是反复贯穿《文化失忆》主题。20世纪的精神生活是一个复杂的国际事件,“简化的代价就是失真”,詹姆斯说这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抵抗文化失忆”。

我们也可以把《文化失忆》想象成克莱夫·詹姆斯建造的一座记忆大厦,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听见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我们可以想象说话者全都聚在一个大房间里,虽然现实中的他们从不曾如此。又或者他们是在一个露台上,在星空之下”。

他不断提醒读者,我们生活的世纪脱胎于20世纪,而让人类文明成其为文明的自由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于过去的记忆。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意为您推荐克莱夫·詹姆斯所著的《文化失忆》,在这个加速遗忘的时代,抵抗文化的失忆。

读者评价:当英国失去克莱姆·詹姆斯后,就好像一架载有五六名优秀作家的飞机坠毁了。《纽约书评》:极具天赋,博学多才到令人嫉妒,他慷慨的书写包罗万象。识别下方二维码,您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 | 理想国imaginist 
李强好书伴读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阿城:文化不是味精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
王小波:人、驴与中国文化
王人博:困扰国人的百年文化情结
王朝赫赫,不过表象,文化默默,乃历史本体
几乎所有冲突,都是文化与文明的冲突
许倬云:今天要说我们的文化庸俗,不算冤枉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世界上没有文明的冲突,只有文化与文明的冲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