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美国邻居们

陌上美国 2021-03-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流浪的月月 Author 凝月Cynthia

陌上美国Telegram channel,欢迎订阅(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email登录YouTube,订阅):

https://bit.ly/2Xg3NNF




01.非裔邻居

从纽约独栋house搬到罗克韦尔的apartment,有个巨大的变化,是邻里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距离拉近,不会由你的心理喜好去有意做选择,一个楼栋里、楼上楼下、隔壁对门,会住进什么族裔,什么样的家庭,完全随机。

也正是我想要的。考虑了学区、环境和社区的总体安全性。其他的,随缘。

我在猜想我们隔壁住的会是哪个种族的人的时候,隔壁的人说不定也在交谈:这里新搬进来了母子三个中国人。

社区里的公寓,每个楼栋有三层。除了一楼额外两户的位置留了做电缆房,只有两户外,二楼和三楼都是每层四户,总共十户。

搬进社区后的第一个栋楼时,据观察,至少有四户非裔,三户白人。

隔壁的非裔,黑人大叔,是个壮实的中年人,我们最早来看房子的时候,就遇到过他两次。搬家期间,碰面次数最多的也是他。

是个平和成熟的人,每次见面不冷淡,也不刻意热情,很客气的一句常规问候。

他脸上始终带着暗察一切又云淡风轻的微笑,我总觉得他很面熟。后来才想起来,笑起来很像出演神盾局局长的塞缪尔·杰克逊。

搬家期间各种杂物多,有次看他去扔垃圾,有意问他垃圾站的位置。简短跟我解释了几句,又说了两句垃圾分类,道一句"Good luck"就笑着离去。他的太太是个偏瘦小的白人,只见过一次。

楼里大约有四五户都养了狗。其中两户还是大型犬,兄弟俩每次见了都有点怕。

有次我们回来,哥哥奔跑着往楼上冲。上到一半听到有下楼到脚步声,以为又有狗要下来,调头就往下跑。

楼上下来的刚好是隔壁的黑人大叔,他看孩子调头就跑,忍不住笑出来,你害怕我吗?

虽是玩笑,但还是让我一时愕然。赶紧解释,孩子以为楼上的狗狗要下来了。让人敏感谨慎的"政治正确",在他们自己很多人的日常中,也许并没有那么让人小心翼翼。

二楼的另外两户人家,一户白人,一户黑人。这两家只偶尔碰到一两次,但印象很深。因为第一天入住社区,我就在他们的窗户上看到了"BLM"的牌子。

三楼的一家黑人最热闹,也是聊天聊得最多的一家。一个年老的黑人太太,每天都会出来遛狗。她看我们搬来,似乎显得很开心,在楼下遇到时,像扯家常一样拉着我聊天。

她跟我说,二十多年前,她也是从纽约搬来。在这儿一住就十几年,不想动咯,搬家真是让人讨厌的事情。

接着又说,你一定很累吧,要搬这么多东西。我笑道,有点累,但一点一点来,还好。她呵呵呵呵笑着,竖着拇指说了句"Great Mama",牵着狗继续散步去了。

她有两个孙女,十几岁的模样,活泼的很,每天都能听到她们上下楼时欢快的交谈。

我带着孩子,进进出出也很频繁,与她们照面的次数很多。楼梯没那么宽,上下楼碰到时,双方总会礼貌地谦让着谁先上谁先下。有时两个女孩子,也会跟我们家两个小朋友有意多打个招呼。

有天在楼下,又遇到了老太太,远远见到我就招手示意有话说。走近了劈头就一句,哎呀,我昨天敲你门很久啊,你怎么没开门?我很着急啊,你怎么把钥匙留在门上!

我恍然反应过来,原来是这事儿。确实,前一天的晚上回家,是哥哥拿着钥匙开的门。那两天堆成山的包裹,每天忙的带着兄弟俩各种拆分和安装,哥哥开门进去后,我竟然也忘记问他拿回钥匙。第二天早上出门,才看到钥匙还插在门上,心里当时一阵强烈后怕。

回想起晚上在房间里忙活,也的确好像听到有人敲门。但那会儿刚到新环境,到了晚上心里就格外警惕。又想着我们刚到这里,那么晚谁会来敲门,便没多理会。

老太太又一阵告诫,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千万别再把钥匙忘在门外了,太危险了,你不知道什么人会刚好拿到!

是啊,这样的错误哪敢再犯一次。

我们搬进来半个多月后,一楼的一户黑人家庭,在准备搬家了。我以为她们要搬去别的地方,女主人皱着眉头跟我说,不行啦,我要搬到另外一栋去,我家门口全是狗尿味了。

我有点忍俊不禁,也坦然告诉她,我们过两周后也要搬,也是搬去另外一栋。不仅是因为一楼楼梯口明显的狗尿味,更因为那栋楼下,七八台从早到晚嗡嗡响得没完的空调外机声。

换房子那天搬东西,又碰到了黑人老太太,那次还有她女儿。打招呼聊了几句,听说我搬到别处的原因,直言不讳地说,不能理解我的做法,难道不觉得累吗?

呵呵,在累一时和舒适一年之间,我还是硬着头皮选择了后者。

出门散步的时候,时不时还会碰到。有时还离得很远,两个孩就赶紧喊,妈妈,那个奶奶又在那里遛狗啦。

对视的时候都忍不住咧开嘴笑,招招手问一声,你好吗?


02.来自印度的瑞吉塔

上周某天,临近傍晚,和兄弟俩从外面散步回来后不久,突然又听到敲门声。

还没来得及从猫眼观看,话痨弟弟就边跑去门口边喊道,谁呀?门外的人回应,我是你们对面楼栋的邻居。

我对声音比较敏感,多数时候无论电话里还是当面听到一次对方声音,基本都印在脑子里了。听出果然是前些日子遇到,聊了几句的印度邻居声音,放心把门打开。

开门后,看到她带着女儿柴瑞塔一起站在门口。小姑娘两只手里各抓了一包糖。

邻居有点不好意思说道,很抱歉,希望没有打扰到我们。因为碰巧看到我们刚刚从楼下上来,便带着孩子过来,想完成她女儿万圣节给大家补发糖果的小心愿。

对疫情没有过于紧张了,看她们也不介意,便赶紧邀请进门。

她继续解释道,万圣节那天,她们来过我们家一次,带着女儿来给两个小哥哥送糖来着。敲门无人应答,失望而归。

想起那天刚好纽约朋友过来,一起去了公园。

新朋友突然来访,还带着给他们的糖,俩兄弟激动得话都不会说了。先一阵小跑把自己的糖和玩具搬一堆出来,一个接一个往小姑娘手里塞。

人爱我一尺,我回人一丈。孩子世界的交融,真是简单。从不考虑国籍、语言和种族。

他们早已没有了语言交流的障碍。只是想起两年多前在纽约时,还不太会英文的弟弟,也曾双手比划着,连带嘴里蹦着this、here,跟偶遇的小朋友讲解他的玩具怎么玩。

三小只凑在一起疯,我和邻居坐下来拉家常,双方才认认真真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名字,并在纸上拼写出来,便于确认和读得准确。

瑞吉塔。和她女儿的名字音译过来听起来很相似。印度人的名字都是各种"Ri"各种"Ta"?

我们那次相识,是在社区里偶然相遇。她主动问我们,是不是也是刚搬来社区不久。

因为从他们的阳台,总能一览无余地看到我们楼下的停车场。细心的他们发现,近期多了一辆从纽约过来的车子,长时间停在楼下。

那次简短的聊天,轻描淡写,大人都没有相互记住名字。反倒是那个热情有张力,仰着头迫不及待回答自己名字的小姑娘,让人印象深刻。加上孩子反复念叨自己认识的新朋友,让我先记住了小姑娘的名字。

他们也是和我们差不多时间搬到这个社区,从盖瑟斯堡搬过来。那是与罗克韦尔北部相接的另一个城市。因为那边学区没有罗克韦尔的好,到了孩子读书的年纪,便搬迁至此。

于是,未在学校见面,三个孩子先在校外遇到校友。因为疫情,这个学期过来的新生,也都和自己的老师、同学没有线下见面的机会。大家不得不先从"网友"做起。

瑞吉塔一家在美生活已二十来年。夫妻俩都从事软件工程师的职业,有孩子后便辞职在家,丈夫一人工作。

一听计算机工程,我们俩都不约而同相视一笑。华裔和印裔,两大亚裔群体,几乎占领了这个行业的大半。

纽约很要好的朋友夫妇,还有朋友介绍认识的马里兰几个新朋友,都是上个世纪末至今,陆陆续续通过这个专业留在美国。

东拉西扯了一堆,得知瑞吉塔还有个小八岁的妹妹,因为身患疾病,不得不一直和她年迈的妈妈一起,生活在印度。这些年两边跑,时不时回印度看望家人的瑞吉塔一家,如今因为疫情,也很久没回去。

孩子们玩了一个来小时,大人聊了一个来小时。时间差不多,母女俩起身回家。突然发现,我竟然能慢慢听得懂曾让人头疼的印度英语了。

孩子们还想约着常常一起玩,但终究担心于疫情,不敢太冒风险,只能安慰他们等待疫情结束。

昨天夜里突然降温到零下,早上起来去阳台,外面的草地上已是白蒙蒙的一层霜。

熬过这个冬季,春天就来了。

终于,要结束了……期待吧!☀️





前文导读美国人后院的“不速之客”们MIT的陈刚院士到底冤不冤《王冠》第一季中的丘吉尔美国“西城大妈”无声的力量——罗莎·帕克斯的故事俄罗斯的骄傲: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 皇宫的华丽转身行走的脸谱大西洋月刊曾对民主党的移民改革发出忠告民主永远不会被社会性死亡,但有高潮低落轮回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美国的书禁与审查美国看球记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Email:hiusnews@gmail.com

【陌上美国】电报频道: 

https://t.me/MoshangUS

Telegram加群(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bit.ly/35Jtpak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