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马列文献信息编辑出版60年(二)

2017-01-24 中央编译局 新大众哲学

        二、60年来马列主义期刊的发展回顾


  与马列著作编译出版情况相类似,建国60年来,我国马列主义期刊的出版也经历了高潮和低谷时期。

  1.解放初期,马列主义期刊得到大繁荣、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建设蒸蒸日上,需要更多更好的学术期刊来满足全国人民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渴求。同时,由于在学界及其他文化领域,封建、落后的思想尚有残余,我们党也需要不断扩大理论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艺、发展科学的方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期刊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1958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理论队伍和准备创办理论刊物的通知》。适应这一要求,一些理论期刊纷纷创刊,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马列主义期刊。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这一时期到“文革”之前成为我国马列主义期刊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其中,《天津支部生活》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家地方党刊,1949创刊,是天津市委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理论期刊创办较早的是《学习》月刊,1949年9月15日创刊,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宣传处编辑,主要以社会科学、哲学论著为主,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建最早的是《新建设》月刊,1950年10月1日创刊,毛泽东提写刊名,吴晗、胡绳、陶大墉等专家学者为编委成员,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宣传推广工作。刊登马列主义理论文章较早的学术期刊有创刊于1955年3月的《哲学研究》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研究所主办,于光远、艾思奇、李达、金岳霖、胡绳、冯友兰等16人为编委,主要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中外哲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哲学动态,对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展讨论。其他开设马列主义理论研究栏目的社科类期刊还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江汉论坛》月刊、上海市社联主办的《学术月刊》等。为配合高校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学,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教学与研究》月刊,主要为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服务。

  1958年,经毛泽东提议,党的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创办《红旗》杂志,用以指导全党的理论学习和宣传。1958年 6月1日,《红旗》杂志正式创刊。毛泽东亲笔题写刊名、审定发刊词,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他的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此后,他还为《红旗》推荐文章,审定稿件,撰写编者按,要求全党积极支持《红旗》杂志。除了中央有关部门创办的一些政治理论刊物之外,全国各地党的机关还积极创办刊物,传播和宣传马列主义,如北京市委的《前线》、江苏省委的《群众》、辽宁省委的《共产党员》、河南省委的《中州评论》、上海市委的《解放》、河北省委的《东风》、陕西省委的《思想战线》、湖南省委的《学习导报》、浙江省委的《求是》、湖北省委的《七一》、吉林省委的《奋进》等。

  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过程中,我党注意将自己的观点和声音传播出去,为此,应苏联的要求,我党决定创办《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中国版,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宣传需要。1958年8月,《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在北京正式出版,它与《红旗》杂志遥相呼应,一个是中共的国际性理论刊物,一个则是中共党内的理论刊物。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中苏公开论战期间,中共于1962年底宣布退出《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

  这一时期期刊发展的特点是:(1)党对期刊事业高度重视,对期刊事业的领导得到加强;(2)马列主义期刊发展迅速,成为我党在政治文化思想领域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及无产阶级思想的重要媒体,大批学术造诣深的专家学者担任期刊的主编和编委,期刊的专业性、学术性较强;(3)一些党刊、学术性期刊专门设置马列主义理论宣传栏目,对推进马列主义理论的普及宣传以及新意识形态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2.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列主义期刊数量锐减,绝大多数期刊被迫停刊。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期刊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马列主义期刊也不例外。到1966年底,全国期刊由1965年的790种锐减到191种,1967年更是降至27种,到了1969年则仅剩下《红旗》、《新华月报》等20种刊物。这期间,还出现了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办刊的《学习与批判》杂志,它是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以复旦大学名义主办的月刊,自称“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杂志”,1973年9月创刊,国内外发行,1976年10月停刊,共出版38期。当时,西方报刊称它为“中国激进派的刊物”,文革结束后被定为“四人帮帮刊”。

  3.改革开放之后,马列主义期刊得到迅猛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期刊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8年全国共出版各类期刊9549种,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2339种。这一时期,马列主义期刊也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这期间注重传播马列主义理论的期刊主要有:《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创刊,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社会主义研究》,1978年创刊,武汉大学主办;《半月谈》,1980年5月创刊,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会主办,其前身是1980年创刊的内部参考资料《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动态》;《科学社会主义》,原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的理论刊物,1983年10月创办,前身是《科学社会主义通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4年创刊,山东大学主办;《理论视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1993年创刊,曾用刊名《燧石》;《马克思主义研究》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主办,1995年1月创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双月刊,1995年创刊;《理论前沿》,中共中央党校主办,1996年4月创刊,胡锦涛同志亲自撰写《发刊词》;等等。

  2004年,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并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激发了马列主义期刊的发展,使之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期间,一些文摘形式的马列主义期刊乘势发展壮大起来,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创刊于1958年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其中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类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文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的以上马列主义期刊,遴选了国内关于马列主义研究的优秀理论文章,在学术界、理论界产生一定影响,许多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都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文章作为学术评价指标,一些杂志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排行作为杂志质量的评价标准,其权威性一直备受学者推崇。

  随着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深入,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创办了《马克思主义文摘》月刊,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摘编新近出版和发表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论文和言论,反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动态。此外,各高校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也都辟有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专栏。

  在马列主义期刊中,不能不提到由中央编译局主办的几种期刊。作为编译马列著作的主要机构和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中央编译局通过创办期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研究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这些期刊在国内学术界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创刊于1980年,曾用名《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国际共运史研究》,辟有马克思主义、国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栏目,是学术界研究当代世界和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作者发表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场所,读者了解国内外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潮的重要窗口;《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创刊于1985年,以及时介绍转轨经济理论、针对性刊载深度研究中国改革热点问题和政策建议的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研究部门的关注和好评,开设有改革理论前沿、转轨经济比较、地区发展比较、企业改革、经济学文献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等栏目;《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创刊于1990年,前身为《马列著作编译资料》和《马列主义研究资料》,其内容侧重于对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和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的研究,对国外新理论、新思潮的译介和评析,设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宣传重点栏目;《国外理论动态》,创刊于1991年,原为内部刊物,以译介和评述国外理论界最新的重要人文和社科著述为宗旨,栏目有专家访谈、理论前沿、经济社会、中国研究、理论视野等,致力于客观介绍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研究的新动向、新观点、反映国外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评论;内部刊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其前身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创刊于1989年,1996年改版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7年停刊,为不定期的理论和资料性内部读物,主要登载新发表的马恩列斯著作和文献的试译稿,以及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传记与回忆、著作及人物、理论研究、文献考证、译文商榷、编辑出版、学术动态等文献资料,为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编译出版工作的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学术和文献资料;内部刊物《国外书刊信息》,曾用名《书讯》、《书刊信息》,是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文献信息部(图书馆)编辑的内部资料性刊物,主要刊载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最新书刊信息,介绍图书馆特色馆藏,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央编译局的编译与研究人员。

  总结这一时期马列主义期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办刊的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思想解放,赋予党的理论宣传以鲜明的时代特色;(2)所刊发文章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党的理论宣传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使党的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3)所刊内容着重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前沿问题;(4)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理论传播和应用探讨有机结合起来,关注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在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体现当代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水平。


  三、马克思主义文献数字资源建设情况


  我国的文献数字资源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并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相对于其他各类数字资源,马克思主义文献数字资源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近年来,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文献数字资源建设十分重视,发展正逐步加快。2002年12月,李长春同志在视察中央编译局图书馆时,强调要加快马克思主义资源数字化,建立数字图书馆,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文献数字资源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央的指导和部署下,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加快了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的数字建设步伐,筹建并开通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

  1.成立于1949年的中央编译局图书馆是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专业图书馆,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收藏、整理,近年来致力于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建设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中心的目标,并正为此而积极努力。中央编译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该馆克服困难,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资源,主要有:

  (1)期刊光盘数据库,包括中央编译局学术期刊中有关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与研究等方面的资料,共12种,包括《马列著作编译资料》、《马列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列宁研究》、《斯大林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国外理论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2)网上数字资源。近年来,中央编译局加强网站建设,充分利用中央编译局官方网站及主管的“马克思主义论坛网”、“政府创新网”等,开设专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译与研究成果,信息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中央编译局信息部还与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合作,在“宣讲家”网站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文献库”,已经加工完成了中共一大至十七大期间党的重要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等,极大地方便了干部群众的网上利用。

  2.党校系统图书馆马克思主义数字资源的建设,对于在新世纪传播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中央党校图书馆马克思主义数字资源建设是所有党校图书馆中建设最为突出的。中央党校图书馆有自己开发的专题数据库,也有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其中“专题数据库”是其核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数据库”、“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数据库”、“学习《江泽民文选》数据库”、“中国共产党基本文献数据库”等10个信息平台。在这些数据库中,“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数据库”位列在“专题数据库”中最首要的位置,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和“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两部分,共有约1万5千余条数据信息。

  3.为传承、创新与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组建了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研机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该机构自成立以来,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网”,网站设有6大板块,分为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国际共运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等12个频道,已收入信息2万多条。

  4.以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阿帕比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是目前国内在数字出版、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领域最主要的资源、技术供应商和知识服务企业,拥有国内绝大部分客户群体。这些公司也在马克思主义文献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目前,中国知网文献总量超过5600万篇,其文献类型包括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工具书、重要会议论文、年鉴、专著、报纸等。通过中国知网的自动检索平台,我们设定了六个检索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马克思主义、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检索到的文献量分别为:55201条、4477条、6808条、39178条、113093条、59040条。据此推算,中国知网上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献总量超过20万条。

  5.除了上述机构外,一些宣传机构、马克思主义研究单位和马克思主义爱好者也建设、开通了以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宗旨的网站,如:中央党校理论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新华网、光明网、南方网等开设的理论频道,武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网站”,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和中国海派经济学论坛委托河南省《资本论》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网”,等等。这些网站在面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构建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肯定马克思主义文献数字资源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指导,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已加工完成的文献质量不尽如人意,读者利用还不够方便,文献加工过程中还存在版权争议,建设经费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大等等。

  回顾上述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马列主义文献信息的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如今,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取得积极进展。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必将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译与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整理与出版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出版史料》,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版。

  2.《全国总书目》1949年版—2007年版,中国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

  3.《全国新书目》, 2008年1—12期。

  4.《中国出版年鉴》,1949—2008年。

  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文本书目•版本•简介:1950—1983》,人民出版

  社马列著作编辑室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1949—1986年全国内部发行图书总目》,中国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88年版。

  7.《中国期刊发展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期刊求索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 武绍春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发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0.《中国期刊五十年》,中国出版杂志社2000年增刊。

  11.吴道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出版50年,《出版科学》2000年第2期。

  12. 胡大平:马克思文本的解释和学派立场,《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

  13.聂锦芳:马克思文本研究史的初步清理与方法论省思,《哲学研究》2002年第6期。

  14.欧阳英:关于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学术论坛》2003年第6期。

  15. 金海民,丰子义,聂锦芳: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意义与方法——马克思文本研究三人谈,《哲学动态》2003年第4期。

  16. 张立波:读者批评与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

  17.欧阳英 :对研究马克思文本三条路径的梳理——兼评当前我国研究马克思文本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

  18. 杨金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现状和未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3期。

  19.聂锦芳:马克思著述知多少——从“方志学”方面进行的清理、考证与统计,《哲学动态》2005年第5期。

  20.黄皖毅:马克思文本研究:回顾与展望,《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10期。

  21. 孙来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思想理论研究》2009年第7期。

  22. 周勇,邓新民: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中国信息界》2004年第17期。


来源:《国外书刊信息》2010年第6期


欢迎关注“新大众哲学”微信公众号:

权威发布马列经典著作编译出版资讯;

为读者提供第一手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研究文本;

分享国内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投稿邮箱:xindazhongzhexue@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