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九)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红岩精神为引领,“三聚焦三强化”培育国际匠心汽车人才

重庆教育
2024-09-04

编者按: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这座城市鲜明的红色标识。“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月17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旨在进一步展示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路径实践。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红岩思政”经典案例

以红岩精神为引领

“三聚焦三强化”培育国际匠心汽车人才



▲学校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团日活动。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是出口“新三样”之一,汽车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汽车产品正大踏步走向世界。随着我国民族品牌汽车出口不断增长,汽车行业对能交流、懂技术、视野广、具备国际匠心的海外技术支持人员的需求愈发旺盛。


近年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持党建统领,以红岩精神为引领,通过“三聚焦三强化”,校企共育探索培育“怀家国情怀、精核心技术,铸汽车名片”的国际匠心汽车人才,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职教出海”新范式。


▲学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项目。


一、主要举措


(一)聚焦思想建设,强化“技术报国”大情怀。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基石。建立“思政+技能双导师”机制,成立“红星照耀”研习社,通过主题党日、专家讲座、红色基地参观研讨等方式,以“红岩精神”激发师生爱国情怀,以“大国工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伟人和科学家的榜样力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并同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师生“强国有我”“技术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二是注重环境育人,涵养精神品质。通过“虚实相生课堂”营造海外工作环境,按照国际企业的标准和布局,打造实训车间,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训文化,通过元宇宙数字时空呈现海外工作场景,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强化“学、思、研、行”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勇闯海外与民族车企同进步、共服务的责任意识。三是坚持思政融入,激发责任担当。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注重系统性构建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思政知识有效融入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巧妙、自然地将团结协作、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学与育人的高度融合。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双主体 三阶段 四融合:国际化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聚焦开放融合,强化国际视野大格局。一是跨文化交流,拓宽全球广度。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加深海内外跨文化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沟通能力、国际规则适应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和学生全球广度。学校先后出台外教来华保障措施、在校生出境交流补贴等政策文件,聘请外专外教20余名,推动60余名学生到新加坡、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进行跨文化交流、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二是跨领域学习,强化技术精度。利用李雷汽车维修工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长安汽车陈思良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协助解决海外技术问题,通过参与海外技术培训、协助教师开发双语课程资源、撰写海外技术案例等强化学生技术能力,培养践行“技术报国”的家国情怀,为在国际大舞台显身手打下坚实技能基础。三是跨专业互选,提升人文高度。根据国际通晓的汽车产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研制国内外通用的《汽车售后服务企业人员培训能力标准》,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两个专业创建“底层共通、中层分设、高层互选”的“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满足国际化汽车售后服务人才“走出去”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学生根据个性化需求跨专业互选学习,如汽车专业学生选修“国际商务礼仪”“海关法与报关实务”等课程,通过“高层互选”,进一步强化学生国际化专业技术与服务能力。


▲学校优秀校友李知行为长安海外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三)聚焦协同育人,强化人才培养大提升。一是校企共建“中心+工坊+基地”国际化育人平台。学校联姻长安、力帆等中国品牌汽车在国内成立全球培训中心,实施“双主体”建设和管理,共建培训中心、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孵化教学培训课程。建立墨西哥、巴基斯坦“鲁班工坊”2个,建立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海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全球培训中心孵化成果培养校内学生,共育国际化特色人才。二是企业国际岗位标准融合课程标准。联合长安汽车开发适用于海外的“CIC技术培训认证体系标准”,将该标准融入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与海外岗位标准无缝衔接。三是实训任务融合海外典型案例。校企携手打造开放、立体、系统的双语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校内教学与企业海外培训资源。校企共建云服务中心,同步海外案例于校内实训,课堂实时融入海外典型案例,深化教学与岗位融合。


▲学校教师向中东地区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二、工作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为企业订单培养国际化汽车售后服务人才1578人。毕业生足迹遍布东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全球30余个国家。如:2020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刘生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中国集训队选手,2023年赴沙特阿拉伯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对当地经销商开展技术培训和支持工作;2010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王飞担任埃塞俄比亚工厂厂长,受到时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亲切接见;2010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李知行担任长安国际培训主管,培训长安汽车全球海外员工。


▲学校游学团探访马来西亚大学。


(二)教育教学成效好。联合长安汽车共育的“双主体 三阶段 四融合:国际化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企组建的专兼职教师团队获全国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车辆工程学院党总支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汽车运用教研室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获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校游学团探访南洋理工大学。


(三)社会影响范围广。学校“随企出海”培养国际化汽车服务人才被新华社、《参考消息》、中国国际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吸引了浙江、吉林、四川、贵州等全国30多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访问。


▲学校游学团探访泰国博仁大学。


三、经验启示


(一)培养国际化人才,家国情怀是根本。培养学生对祖国汽车产业的热爱与忠诚,致力于将中国汽车品牌推向世界舞台。学校通过讲解民族车企出海奋斗史、中国汽车先辈们的奋斗故事、开展学生国际交流、参与海外技术培训项目等,真正把“技术报国”的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紧跟产业发展,校企合作是关键。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学校联姻长安、力帆等中国品牌汽车在国内成立“全球培训中心”,在海外建立“鲁班工坊”“海外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共搭平台、共研标准、共建资源,共育“走出去”人才,职业教育“随企出海”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学校学生在美国带薪实习。


(三)打造技能人才,实践能力是核心。学校在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项目式教学、技能竞赛、学生参与海外项目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具备精湛技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源丨华龙网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