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国大城!为何要建设统一的大市场?

老齐读书圈 齐观晨会
2024-09-05

大国大城 1:欧洲的困惑给我们的启示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找来一本探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书,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铭教授写的大国大城,这个里面关注了很多中国经济现实存在的问题,比如,房价,雾霾,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接下来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大城市问题,那么这些东西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看看大国难题,人们常常会担心,中国经济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进入拉美化,收入差距扩大后导致社会不稳定,然后经济倒退。但作者看来,中国真正应该担心的一个风险就是欧洲化,我们都知道,2008年之后,次贷危机爆发,紧接着就是欧债危机。希腊为代表的欧猪五国频频出现主权债务违约风险。而欧洲也一直纠结,到底要不要救希腊,还是干脆让他退出欧元区。这是两难的选择,救希腊,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白白让穷亲戚占便宜。但如果不救,那么后面,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甚至意大利都会出问题。欧元就该解体了。一个统一的欧洲将渐行渐远,最终会回到原来的四分五裂的状态。

那么欧元区是怎么走入当下困境的,普遍的认识是,欧洲边缘国,福利太高,不断地借债融资。又不愿意好好工作发展经济。但作者认为,欧洲最大的问题根源,还在于市场分割和货币的统一。欧洲在历史上,是最为四分五裂的地方,一战二战主要战场都在欧洲,而且发展也很不平均,德国和法国人均GDP是希腊的2倍。在这样一个有着分裂传统的地方,强行统一货币,也就让各个国家都失去了自己的货币独立性,那么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全欧洲集体衰退,而是某些国家单独衰退,他是没办法通过货币宽松来刺激经济的,于是他就只能去借债。通过财政的手段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如果真是统一的国家,比如咱们,有的困难省,困难县,那么国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直接给钱。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给了就不用还了。但是欧洲不行,又不是同一个国家,甚至祖上还有仇,那就麻烦大了。没办法宽松,也没办法贬值汇率刺激出口,除了借债,啥都做不了。更麻烦的是,之前他的债务就已经很多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欧洲货币就很宽松,导致各国也是虚假繁荣,借了很多的债。所以危机一来,经济一收缩,这些债务问题就全都叠加在了一起。德国法国这些强国,还能自我调整,那么边缘弱国就无能为力了。那么全都放水行不行呢,德国法国不愿意,因为那样会大大提升自己的通货膨胀。所以有的已经得了糖尿病,有的却饿的吃不饱。但又必须得吃同样的饭,吃同样的量,所以这就是欧洲最大的难点所在。

强国认为,那些边缘国都是因为不努力,福利太好了,所以造成的债务危机,于是就提要求,救助你可以,你得削减政府开支,但是民众却不答应,不断地在国内抗议,谁要削减我的福利,我就让谁下台。所以欧洲这种,分散的市场,统一的货币,形成了两头堵的局面。

作者先说了欧洲的问题,但是这个事放到中国,就是省和省之间的问题,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来看,都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进行人口流动,省和省之间的竞争,和城市化的问题也都纠结在了一起。为啥要聚集而不要分裂,说白了就是大国更容易抵御风险,也更容易产生规模效应。特别是在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当下,规模的重要性,反而更强了。第一大国有可能借助规模经济,发展战略性产业,比如民用大飞机,这种产业初始投资非常大,所以国内市场越大,他的平均成本就越低,所以只有大国才能玩得起。目前能玩大飞机的,也就是美国,欧洲和中国。

第二就是技术创新,很多细分的技术和科技都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细分,越细分就越利于创新。像过去那种小农经济,啥都得做,但是却啥都不精。就很难形成创新突破。在当下,我们已经形成多条产业链的情况之下,很多地区可能就干一个事,大家彼此竞争,不断地可以创新,要么就是降低成本。所以啥东西生产制造一进入中国,就都变成了工程问题,那么很快成本就会大幅下降。

第三就是公共品提供,比如卫星导航,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就已经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还有医疗,教育,运输等等行业。小国是不配拥有这些的。

第四就是现代服务业,金融,医疗,教育,文化,全方位的竞争。还有就是货币,大家都想成为储备货币纳入特别提款权,但全世界目前也就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被纳入其中,这里面美元占了一半,所以老美才敢肆意妄为的收割全世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影响着全球的流动性。

从我们的古代开始,历朝历代也都知道统一的大国,竞争力更强。但之所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主要是因为大国的治理比较困难。统一之后,经过几百年的治理,通常就会出现问题。不是土地兼并,就是地方割据,要么是腐败严重,国防严重下降。一旦遇到饥荒或者外敌入侵,王朝就会四分五裂。

那么大国治理的难点在哪呢?主要是权力的集中与分散,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也一直存在着中央集权和给地方分权的左右横跳。甚至出现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具体财政上的变化,我们在以利为利这本书里给大家讲的很清楚了。我们就说改革开放之后,其实最先起到作用刺激经济的,就是包干制,让权力下放。让各地财政有了主人翁意识,很多乡镇主动办起了乡镇企业,一时之间经济就全都活了。后来为啥乡镇企业不行了,就是分税制改革,又把基层的财权收走了。各地只留下了土地的权力,所以大力发展了建筑业和房地产,就成为必然。

如今中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规模经济越来越需要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原来我们刚起步,一个乡镇企业,服务一个县里的经济就够了,但现在我们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大,不但要覆盖全国,甚至要进军国际。而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就不利于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啥叫地方保护,就比如说本地的出租车,必须得采购本地生产的汽车,本地的汽车厂,必须用本地的钢铁和零部件。地方政府很有动力这么干,这可以对当地企业形成最大的扶持。但是这种做法,却损害了全国的效率。

除了商品市场分割,生产要素市场也是分割的,包括了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劳动力方面,农民工为主体的非城镇户籍人口,他们享受的社会保障,就业公平和公共服务权利都跟本地的居民不一样,甚至想上个公立学校,公立幼儿园都很难。越是大城市,外来人口享受的待遇差距就越大。这样的制度障碍,其实限制了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导致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不充分。

而土地更是如此,我们为了保证18亿亩红线的粮食安全。于是就实行了建设用地指标配给制度,也就是说,把土地供给谁,供多少,并不是市场决定的,一度我们在三四线城市供地很多,而在真正需要土地的一线城市却以地控人。所以最后就导致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而三四线土地严重闲置,房子库存积压严重。于是2016年又搞棚改货币化,房地产去库存,结果麻烦更大了。三四线的房价也被打起来了,现在库存反而更多了。所以违背市场原则的地方,就都会受到惩罚。

至于资本市场,大家可能觉得他是统一的,其实也不然,这里面也有地方分割,比如政策向中西部投资倾斜,那么很多项目就只能落地再中西部,而东部就申请不到。此外地方政府也会阻碍资本流动,比如会以偷税漏税相威胁,阻碍当地明星企业,搬到外省。

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所以我们才屡屡提到国内的统一大市场,但这个目的还远远没有达到。当前我们的工业化程度高,但城乡差距也在逐渐拉大。中国经济多重失衡的背后,有着一些不寻常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都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人口红利消失之后的大国发展。

本内容节选自《大国大城本书正在知识星球播出
本书内容,只免费播出一集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
《周期、估值与人性》真实经历还原中国股市20年之路

《以利为利》中西方财政体系有哪些不同?我们为啥会走向土地财政

《人口大逆转》我们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认知驱动》改变自己的关键,其实就是创造价值

《征服市场的人》用量化打败一切投资大师的数学天才西蒙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观晨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