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查开房?多款APP惊现苹果应用商店

困难群众 LBS 2022-10-06

近日,多款“酒店开房记录和查询”的APP惊现苹果应用商店,最高售价仅为7.99美元,合约人民币也就50余元。APP介绍中称“海量数据安全可靠”,并附带有APP查询界面的截图。


据老编观察,截至目前这些APP都还没有被下架。


这样赤果果侵犯公民隐私的APP,也不知道如何通过号称“审核异常严格”的苹果APP Store的。


一款名为“酒店开房记录和查询”的APP惊现苹果应用商店



APP查询界面截图


相同的APP还有这些:



以及…


以及…


LBS君尚未去测试软件功能真伪有效性(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试试,然后告诉小编结果…),目测可能是由去年以来多次大规模的酒店数据大泄漏事故汇总出来的一个静态查询数据集。


2018年是“大数据”野蛮生长的一年,各行各业一窝蜂地都在各种搞AI、各种“大数据”、人脸识别…但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和相关规范制度明显慢上好多拍,所以也就发生了好多起大数据泄漏事故,例如:


华住旗下多个连锁酒店:2.4亿入住记录泄露


2018年8月,网上突然出现了华住旗下多个连锁酒店入住信息数据售卖的行为,数据涉及5亿条的用户个人信息及入住记录。据华住内部调查,涉及到国内超过370座城市的3700多家酒店,包括你熟悉的:汉庭、美爵、禧玥、漫心、诺富特、美居、CitiGo、桔子、全季、星程、宜必思、怡莱、海友…等等多家酒店都包含在内,可见这次用户数据泄露有多严重。你和你秘密㊙️的那个TA入住了吗?


在“暗网”上被公开售卖的华住酒店泄漏数据


华住被售卖的数据分为三个部分:


  1. 华住官网注册资料,包括姓名、手机号、邮箱、身份证号、登录密码等,共 53 G,大约 1.23 亿条记录;


  2. 酒店入住登记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生日、内部 ID 号,共 22.3 G,约 1.3 亿人身份证信息;


  3. 酒店开房记录,包括内部 id 号,同房间关联号、姓名、卡号、手机号、邮箱、入住时间、离开时间、酒店 id 号、房间号、消费金额等,共 66.2 G,约 2.4 亿条记录;


万豪喜达屋:5亿客户的用户信息泄露


2018年11月,万豪旗下喜达屋酒店预订系统遭网络“黑客”入侵(自2014年起便被攻破),泄露大约5亿客户的用户信息。经过复查后得知,万豪泄露的这5亿用户信息中,用户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护照号码、信用卡等所有核心的信息统统被泄露出去,性质十分恶劣。


酒店泄漏最牵动敏感神经,毕竟有多少午夜“不甘寂寞”的灵魂和肉体在那里为爱鼓掌,一泄漏多好颗不安的小心脏正砰砰乱跳。

另一方,有多少心神不灵的另一半,想知道那个TA是否忠实可靠,也正是看中和这个商机,酒店开房资料成为很多地下“私下调查机构”的招牌菜之一……当然另外一道招牌菜是“实时定位”,这个以后LBS君有空再单独写一个。


除了酒店,其它行业也逃不过黑客黑产的毒手,2018比较轰动的泄漏事件,还包括了:


Facebook 8700万用户数据泄露、AcFun900万条用户数据泄露、圆通10亿条用户信息泄漏、顺丰3亿条用户信息泄漏、前程无忧近200万条个人求职简历泄露、陌陌3000万数据泄漏…等等


这些泄漏事件的发生,除了要严厉谴责黑产黑客的不法行为外,“大跃进”型的大数据风潮也不得不一起被批评下,其实就是打心底里没有多少为用户数据安全考虑的意愿。


最后偏题下,顺便说说LBS君的担忧——人脸识别。


貌似“人脸识别”现在又称为了一新热宠,一道科技时尚。动不动就是人脸识别到店顾客、人脸解锁、人脸支付,人脸打卡……并且许多企业商家爱也很热衷于尝试,不管对背后的技术和安全措施程度可靠与否有没有解觉,只觉得新奇又方便,感觉自己棒棒哒,就引领小伙伴们走上了时尚科技前沿,殊不知,相比实体卡、指纹、虹膜这些可带在身边不易被”夺走”的验证工具(虽然指纹也能提取复制),在客户不知情情况下、或是虽然知情但是在被洗脑误导下,把人脸作为客户身份识别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尤其还是商家在推动,而不是政府在推动的行为,许多情况下都是“唯利是图”且毫不计后果的。


新华社:刷脸入住、刷脸签到、刷脸购物……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刷脸”日益成为社会生活新元素。然而,任何新技术的应用,只有守住安全底线,才能行之久远。享受刷脸畅快之余,对安全风险不能掉以轻心。当人脸成为认证的“密钥”,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如何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防止被滥用、盗用,是丝毫大意不得的新课题。


未来人脸数据的泄漏远比指纹被复制、身份证丢失容易,不久后,拥有大量公民人脸数据的XX集团会越来越多,不久后,泄漏X亿人脸数据的事情,也一定会发生。


欣慰的是看到,也有一些高科技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踩了脚刹车。


比如,谷歌日前宣布,在能够阻止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的政策出台之前,他们会暂停对外出售相关技术及产品。其全球高级副总裁表示,“人脸识别技术与其他技术一样,在大规模应用之前,必须确保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否则会因为被滥用而带来非常危险的结果。”


俄罗斯安全企业卡巴斯基实验室(Kaspersky Lab)上个月公布了针对金融机构的2019年安全预测,指出明年将会出现首起盗用生物识别数据的攻击行动。卡巴斯基指出,愈来愈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支持生物识别系统,用来识别和认证用户。而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了多起生物识别数据泄露的意外。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让明年极有可能出现首例利用外泄的生物识别数据进行攻击的事件。


科技时代“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看你怎么去使用它。如果这把利剑威力巨大,不妨让政府部门及时介入作出严苛的规范,避免拥有它的成本太低而造成不该有的麻烦甚至是大事故。


介绍一本“剑”的书——《大数据侦查》

国内第一本大数据侦查的系统论著,入门必读


再介绍一本“盾”的书——《密码朋克》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持有武器的权利,编码——提供秘密的加密代码就是武器”——阿桑奇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