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锅大度和他的Rhizomatiks 不止“东京八分钟”

蒯乐昊 南方人物周刊
2024-09-06

▲真锅大度 图/受访者提供

令人惊艳的“东京八分钟”缔造者Rhizomatiks,携他们的数字艺术作品来到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为“设计互联”呈现了他们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展览。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蒯乐昊

编辑 / 杨子 rwyzz@126.com



Rhizomatiks,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发音困难到令舌头打结的拼写,也难解其意。因此,Rhizomatiks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一进门便以极富冲击力的视觉形象,诠释了这个名字。屏幕上,无数枝蔓繁衍蔓延,渲染出葱绿和明橙的欢快色彩,仿佛植物的根系和藤蔓在蓬勃生长,彼此连接,形成交互的网络,也像有机体的毛细血管般丰茂、繁盛、畅达地彼此相连,沟通信息并输送养分。

这就是Rhizomatiks名字的由来,这个来自日语的拼音,意即根茎。这个在全世界范围内炙手可热的数字艺术团体,也是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东京八分钟”的缔造者。

“东京八分钟”令人惊艳,明星运动员陆续登场,地标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剪影不断投射变幻,当化装成超级马里奥(这个日本动漫形象MARIO,名字正好暗合了里约RIO)的安倍晋三在哆啦A梦的帮助下,从传输管道里“穿越”到里约奥运会闭幕式现场,代表下一届奥运东道主向全世界发出邀请的时候,观众都沸腾起来。八分钟里,表演者推动着框型传感器,唯美的电脑特技和动感音乐舞蹈完美交融,通过CG动画视频和AR技术呈现出极富未来感的“光影舞蹈秀”,令真锅大度和他的团队Rhizomatiks在全世界声名大噪,大家都期待着他们会在接下来的奥运主场奉献一场更精彩的大秀。

▲2016年8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2016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东京八分钟环节 图/视觉中国

但2020年东京奥运会命运多舛,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世界多国陷入混乱,国际盛会变得难以操作,东京奥运会被迫延迟到2021年,之后赞助和预算也出了问题,开幕式导演人选几度变更,Rhizomatiks最终未能获得在东京奥运开幕式上承担数字特效设计的机会——“五年前‘东京八分钟’有多惊艳,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有多失望”的叹息声遍布网络。

Rhizomatiks成立17年来,一直在探索科技和人类的关系,也跟许多明星级艺术家如坂本龙一、羽生结弦、Squarepusher乐队、电音香水(Perfume)、日本定级舞团ELEVENPLAY、狂言大师野村万斋等展开过许多合作。他们通过融合音乐、舞美、影像等领域的前沿创作,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虚拟技术,带来艺术表达的新可能。

真锅大度身份相当多元,他信奉“像业余人士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工作”。1976年,真锅出生于音乐世家,自己后来也玩乐队和作曲,但他是妥妥的理工男,尤擅数学,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的数学系,专攻过动态感官编程,甚至会用数学的方式作曲和编曲。你很难简单定义真锅大度的身份,他是数字媒体艺术家、设计师、程序员、DJ、VJ、作曲家,同时也在大学任教……我们常常用“斜杠青年”或“跨界人才”来称呼那些身兼数职的人,但这也许已成为时代表征:对于那些深刻掌握了互联时代机窍的人来说,“跨界”甚至不是一个正确的词,因为原本的那些“界”早已不复存在,既然无界,就不必刻意去跨,他们的多元身份是天然混杂在一起的,也不可能由若干枚“斜杠”来完成区隔。

早在2008年,真锅大度把自己的一段实验上传到了YouTube, 很快就引起了极大关注,实验名为Electric Stimulus to Face-test(脸部电流刺激实验),其灵感来源于早期的一项心理学研究:人类究竟是因为笑而产生了开心的情绪,还是因为先有了开心的情绪所以才笑?真锅试图进一步扩展这项研究,他设计了把不同的声音转换成电流刺激,并在自己的脸部贴满电极,试图发现各色各样的声音是如何影响了我们的面部表情。

2014年,苹果公司为Mac诞生30周年制作网站,真锅大度入选该网站评出的11名重要影响力人物,他的作品也曾多次在有着“电子艺术奥斯卡”之称的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上获奖。无论是3D技术、远端传送、VR、CG投影、AR、动态投影、无人机控制,真锅大度始终走在技术潮流的前沿,但又不局限于技术:“我的目的,不是高清和高现场感的大制作,而是深入观察,发现每一个现象、身体、程序、电脑的本质,和它有意思的地方。我希望用技术去思考人类还能做什么,而不是用技术来解决问题。”

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Rhizomatiks“多维体”大展现场,真锅大度用一个名为《AI不是艺术》的视频作品,表达了他对技术的态度。白色展厅的四面墙同时上映四部电影,观众被四部大片同时环绕,人物都是相似的,情节和台词却各不相同,一开始你会被这种丰富性惊得眼花缭乱,但仔细辨别四部电影的异同,似乎又品出某种似曾相识的套路感。这些电影使用了最前沿的AI生成文本、图像和音乐,从台词到剧情,从动画到人物表情,都是AI的拟人之作——当AI技术冲击到人类的编剧和创造能力,好莱坞率先发生了罢工。真锅大度就是在好莱坞罢工期间构思了这件作品,他对待AI的态度是开放的、值得玩味的,他没有矮化AI,相反,他呈现出了AI的逼真和强大,他要让这种逼真和强大,倒逼人类思考自己潜能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人类最不可取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多维体”Rhizomatiks中国首展现场,设计互联,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023年12月10日至2024年4月7日 图/设计互联提供

策展人长谷川祐子说,“多维体”展览在“数字创意之都”深圳展览,不但亮相了Rhizomatiks的新作品,也探讨了2023年全世界最热的议题:AI的进化。“本次展览无疑是感受Rhizomatiks挑战精神的最佳契机。”

另一个令人震撼的大型装置作品《粒子》曾获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电子艺术大奖”,在中国,真锅大度更新了这一作品,带来了它的升级版——

当观众走进展厅,他仿佛走进了一个暗无天日的黑匣子。突然,一道光撕破黑暗,照亮了在空中悬浮并高速运动的两粒光球,激光照射着粒子,并跟随着球体的位置变化精准移动,呈现独特的三维视觉场景。不同的光以线性的路线,捕捉并照亮不同的光球,光球本身不发光,只在激光光线穿过它的时候,它才是可见的。Rhizomatiks邀请观众在场地内自由漫步,无需依赖外部设备,用裸眼感受3D影像和3D环绕音效的魅力。系统同时将光的信息转换为声音,根据激光束和球的运动位置实时处理并生成音乐,背景音效奇幻高古,带来充沛的能量感,隐约可以看到光球在沿着巨大而复杂的轨道运行,仿佛宇宙星体在其轨道之中,形状既像代表“无穷大”的∞符号,又像许多个莫比乌斯环的套叠。在整个展厅里,有数百枚这样的光球在动,但你每次只能通过光线随机地观察到其中的一两枚,有某种看不见的规则左右着这一切。仿佛你已经置身微观世界,正在用薛定谔之眼观测粒子的运行规律。量子物理中迷人的理论、莫测的名词,比如量子纠缠、时空涟漪、测不准原理、暗物质与暗能量……此刻似乎统统有了直观的形状。

Rhizomatiks团队里有许多成员,最核心的主创是真锅大度和石桥素两人,真锅无疑是团队的灵魂人物,从气质来说,他也是团队一票技术宅男中毋庸置疑的艺术家,而石桥素则是能把真锅的艺术性想法彻底贯彻下去的那个人。



真锅大度:每一次创新都是在冒险

南方人物周刊:大型装置《粒子》的灵感来源是什么?这个作品像是给了我们一双微观之眼,带我们看到了物质内部的运行规则,仿佛我们置身粒子对撞机之内,能否为我们多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粒子》 2021 图/设计互联提供

真锅大度:我在2011年创作了这件作品,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意识到,视觉艺术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投影仪,因为它们的性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投影映射和类似表达方面。此外,在动感雕塑类型中,将3D技术与真实设备控制相结合的作品,如ART+COM的装置作品,正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

现在已经很难重现当时的氛围,对我们数字媒体艺术行业来说,创造一件结合了3D扫描技术、3D成像技术和动态雕塑的作品是一种全新的、非常酷的表达方式。它在技术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创新性。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在热切地使用AI技术创作作品一样,你可以说这是时代风潮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2021年,我的目标是追求更高级的表达。今天捕捉动态球位置的准确性,跟以前相比,有了无与伦比的提高,所以我在此技术基础上再次更新了这件作品。

南方人物周刊:你一直关注身体声音与图像的关系,比如人在看到一个画面时,脑子里会有什么声音,或者通过脑部扫描,解析脑电波数据,试图发现人在做梦时大脑内在发生什么,并通过技术生成图像。目前我们在这一块能够实现到什么程度?

真锅大度:自2018年以来,我一直在大学教授一门课程,重点是大脑信息、机器学习和艺术制作中的人工智能。我相信基于AI的分析和生成技术的发展是了不起的。与此同时,传感器和刺激设备的纳米技术进步,提升了脑科学的发展,提高了我们对大脑中发生的事情的理解。

现在有很多艺术作品利用科技成果在进行表达,但是他们使用的技术与几十年前相比,没有太大进步,他们使用简单的脑电波传感器,表达得也半半拉拉,我希望看到艺术家创作更多真诚的作品,用当下的技术语言呈现给当下的观众。

▲Rhizomatiks × ELEVENPLAY “多重性” 装置 2021 图/设计互联提供

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音乐家何训田认为音乐本质上和数学是相似的,你曾经用数学的方式作曲,你觉得音乐和数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真锅大度:数学远比音乐更广阔、更抽象。音乐是建立在自由和时间的基础上的,而数学是精确的,独立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外。然而,我认为对于数学和音乐来说,重要的都是和谐与平衡,它们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深受作曲家泽纳基斯( Xenakis)的影响,他用数学方法创作音乐。在大学时代,我也尝试过类似的事情,比如在音乐中使用代数和概率论。在学术界,这种方法拥趸甚多,可在我看来,没有一位作曲家能超越泽纳基斯。

(注:泽纳基斯,法籍希腊作曲家。喜抽象思辩,探索“音乐的数学表现”,上世纪六十年代先后在法国和美国建立了音乐的数学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机构,成功研制出电子作曲机,是音乐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将画在光盘上的线条变成动听的音乐。这样,只要理解了图形、线条与音乐的某种联系,即使欠缺作曲技能,也可以凭想象“画”出自己的音乐来。)

南方人物周刊:你现在的创作很多都是委约制,如果不受任何资金和外部现实条件约束,也不用考虑为任何合作方服务,你有什么计划是自己特别想实现的?

真锅大度:我曾经有过这么一次机会,一位居住在美国的企业家提出,可以没有任何资金和时间限制,无条件支持任何我想做的项目,他们会提供我想要的一切预算。当时,我提议用3D扫描和录音技术,将一位我非常尊敬的音乐家的表演进行数字存档,这样它就可以永远被欣赏。我们想方设法获得了数据,糟糕的是,筹集资金的企业家后来想亲自掌控这一切,导致我和Rhizomatiks被踢出这个项目,我们也没有得到认可。

基于这样的经历,当我再被问到这样的需求时,我会有些谨慎。如果我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不设限制,随心所欲,我想我的诉求应该不仅仅基于我个人的求知欲,也有助于艺术的未来。如果要提更具体的计划,我会建议对Perfume的舞蹈表演进行3D扫描,以创建可以永远持续的数据。我认为Perfume是很棒的艺术团体,她们的成就不仅值得庆祝,也值得我们记住并传递下去。

南方人物周刊:用技术实现人类的想法和创造,一定是兴奋和充满挑战的,但这个过程中,你有过对技术产生恐惧、警惕和怀疑的瞬间吗?如果有的话,又是为什么呢?

真锅大度:依靠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尝试新事物变得更容易,这样的作品很快就会过时。然而,我愿意冒被淘汰的风险,因为我信奉追求新的表达方式。我持续不断地用新事物挑战自己,同时充分意识到,这是在冒险。


石桥素:
我对美学不感兴趣,除非它是功能性的美

南方人物周刊:你跟真锅大度合作,遇到分歧的时候一般如何解决?技术之外,你会在美学上给真锅提建议吗?

石桥素:通常是由真锅设定我们作品的整体主题和方向。就拿在中国的“多维体”项目来说,我会考虑地平线长展览空间中艺术品的布局、舞台和观众区域之间的平衡、立方体的外观和大小,以及我们想要用它们实现的表达和功能。我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表面外观装饰,我对美学不是特别感兴趣,我考虑的美,是整体的功能美,所以我和真锅之间几乎没出现过什么大的分歧。

▲石桥素 图/受访者提供

南方人物周刊:所有过往的项目中,技术上最困难的、或者最遗憾的经历,能否分享一下?有没有那种艺术上设想特别完美,但技术上就是实现不了的案例?

石桥素:技术是制约性因素。我们的作品得融合技术及其表达方式,每个项目都建立在技术突破和技术调整之上,因此可以说是技术先行的,而不是美学先行的。因此,我想不出具体的困难或遗憾。当然,会有许许多多小的失败,执行上的轻微疏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未知的错误……我深感遗憾的是,我没有预见到它们,没有提前阻止。让表演者或观众失望,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情。每次我都暗自发誓,“我再也不会让这种事发生了。”

南方人物周刊:这个问题我们问过真锅,也想问问你——技术革新的过程中,你有过对数字技术产生恐惧、警惕和怀疑的瞬间吗?

石桥素:我想说的对技术的恐惧,可能在定义上略有出入。但我确实认为,在使用技术进行创作时,我们可能过于专注于展示技术本身,而不是我们想表达什么,我们想呈现什么,以及我们希望观众拥有什么体验。尤其是对于工程师来说,抵制炫技的诱惑可能是一项挑战,如果他们已经花了大量时间在技术研发上,那就更难了。所以我得拼命记住,要警惕过度炫技,我们想展示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通过技术,让表达变得可能。

南方人物周刊:你工作中最大的快感来自哪个部分?在数字科技领域,有什么前沿技术是你目前最感兴趣的?

石桥素:我工作中的巨大快感,都是有意外发现的时刻。我们在物理空间中所做的一些事情,其实我们未必真正理解。只有当我们去尝试并实现它的时候,那一刻我们会感觉到一些无形的东西,它们是看不见的,只有你抵达那里才能体验,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创造出了崭新的事物,我觉得这就是数字科技领域里我工作的全部目的所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方人物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